









【交通配套】: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淞南板块,周围有地铁19号线和在建的18号线二期,距离最近的18号线(长江西路)仅200m,自驾有逸仙路高架、长江西路、江杨南路、外环高速。【商业配套】:项目1km范围内939红街坊,保利悦活荟。距离长江国际生活广场,上海宝山万达广场业不远。【教育配套】:周围有长江幼儿园、吴淞二中、上海市长江第二中学、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路小、上海市宝山区淞南第二小学。[仅列举项目周边学校名称,不作对口承诺,学区划分最终以教育局公布为准」【医疗配套】: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宝山中心城单元规划主要内容发展目标与战略发展目标:衔接全市“十四五”空间发展格局中“北转型”和“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发展任务,促进单元产业升级,强化综合功能提升。至2035年,将宝山(中心城部分)建设成为上海中心城北部的智创滨水城区。分目标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江河交汇的滨水魅力城区、品质活力的生态宜居片区。发展战略:规划形成“科创驱动、魅力升级、品质提升”三大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区域转型融合赋能,强化综合功能提升;激活水绿文脉,推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与创新社区的融合发展;提标宜居品质,建设绿色活力的韧性城区。发展规模:至2035年,宝山区(中心城部分)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约75.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65平方公里。空间格局空间结构:深化宝山区总体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形成“轴带引领、三心带动、东西发力”的空间结构。“轴带引领”为“两轴、三带”,包括东西滨河智创走廊、1号线共和新路功能发展轴、外环绿带、机场绿带和滨江绿带。“三心带动”为科创核心区、大场-南大公共活动核心、高境-淞南公共活动核心。“东西发力”为西片——上海北部科技创新片区和东片——文创科创综合服务片区。建设用地与开发容量建设用地:严格落实“上海2035”对于建设用地面积的控制要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5平方公里内。优化用地结构,规划提高生态用地比重;增加公益性设施用地比重及承载科创产业发展的研发用地比重;控制经营性用地比重(居住、商业、商办);减少工业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比重。空间管制生态空间:落实宝山区总体规划的生态空间要求,至2035年,规划生态空间面积约9.0平方公里,规划将外环绿环作为三类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将重要的滨江绿带、楔形绿地、公园绿地等结构性生态空间作为四类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完善河网体系,整理修复河道水体,提高水体水质等级,规划河湖水面率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