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方面】项目周边拥有三横两纵两轨交的立体交通网络。三横由北往南分别是盐北路,海兴路,城北路。两条纵向主干道由东往西分别为滨海大道,新桥路;盐北路是海盐东西走向交通大动脉,由项目往西3公里可连接101省道,直达上海、杭州及宁波;城北路则是海盐知名的餐饮一条街;滨海大道作为贯穿滨海新城的景观大道,拥有双向六车道的宽阔路面,未来的滨海新城规划也是沿滨海大道两侧开展;新桥路,途径大润发商圈、绮园商业街,往北可与杭州湾环线高速相连,通达上海、杭州; 周边有四条高速沪杭、杭浦、沈海、乍嘉苏高速,境内有三个高速出入口,距离我们最近的杭浦高速直线距离约5公里。铁路方面,项目临近规划中的沪乍杭铁路,铁路建成以后,海盐到上海将进入通勤时代,与苏嘉甬城际铁路(规划中)交汇,构建交通枢纽。随着城市间时空距离的拉近,它的建成通车对于海盐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融入上海乃至长三角带来巨大的影响。 规划中的嘉兴轻轨1号线直抵海盐,全长约54.8公里,一站直达嘉兴南站。 年底开建的沪平盐城际铁路(金山——海盐)直抵海盐,全长50.9公里,时速160km/h,最终实现上海与杭州湾北部近沪地区的一体化、同城化。【商业】项目南侧约1公里左右为嘉凯城购物中心,总体量6.4万方,2016年5月开业,含多种业态,如海盐第一家星巴克,第一家屈臣氏,海盐目前最大的院线等;项目南侧约4公里左右为大润发商圈和绮园商业街,是目前海盐的繁华商圈;项目南侧约3公里左右为巴黎商业中心,含餐饮、零售、培训等业态,是滨海新城的商业新地标项目东侧于2017年10月31日出让了15宗地块,其中8宗为商业地块,政府对滨海新城商业做了长期规划,对于未来的滨海新城居民来说,便捷性不言而喻。与项目一路之隔,新建“邻里中心”、“金辉商业”都已动工建设。【医疗】距离项目西南侧约5公里为海盐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甲医院(新规划地址就在项目北侧1公里);项目南侧约3公里左右为海盐妇幼保健院;项目南侧约1公里左右为海盐第一家民营医院的邦尔医院;项目南侧约2公里左右为富兴骨伤医院【教育】项目南侧约2公里左右为省一级示范园的机关幼儿园及实验幼儿园,属于省市县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幼儿园;项目北侧约100米左右为 “浙江省示范小学”向阳小学北校区,作为创办于1912年的省级示范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海盐口碑颇佳;项目北侧约100米左右为规划仲的“海盐实验中学”新校区。项目南侧约2公里处为海盐博才实验中学;项目南侧约2公里处为海盐第二高级中学;(具体学区由教育局根据当年的生源进行统一划分)未来能买在滨海新城核心地段、又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本身素质和量级也会相对不错,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同龄人都有不错的家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众多好处;高量级的小区业主也能互相认识,这样的圈层可遇而不可求。【休闲娱乐】项目西侧近邻官家浜,沿河将设有政府规划的绿色景观带;项目南侧500米左右为政府规划的梦湖公园,总占地约21.2万平方米,提高区域绿化率的同时,也提供了极佳的休闲场所;项目南侧约2.5公里左右为白洋河湿地公园,总占地约23.6万方,富含负氧离子,空气质量佳,这也是现代人买房喜欢靠近公园的主要原因;项目东南边约1公里左右则为海盐家喻户晓的融创文旅城,集主题乐园、度假酒店、特色商街、宜居住四大板块,其中乐园板块有室外水乐园、陆乐园、童乐园、极地冰雪世界等。旨在建设多产业融合的世界级度假区。项目总投资超300亿,总占地约4.7平方公里,预计2019年正式开业。建成后预计辐射方圆300公里范围,间接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吸引1200万游客,促进400亿的经济增量,能够大规模带动旅游业及上下游产业,未来将成为海盐及浙江的新地标。【区域综述】不难看出,坐拥了海盐本地优质配套资源的滨海新城,正以新兴主城区的姿态,逐渐步入繁华,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只有占据先手,才能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

沪浙共谋湾区2017年7月,上海市政府首次公开表示将全面响应浙江省委,共同推进杭州湾区建设。旨在以上海为龙头,杭州、宁波为两大极核,嘉兴、绍兴、舟山为三大协同,并辐射周边区域。杭州湾区域未来的发展可期的原因有二,其一,区域内政策协调性极佳,除上海外,其余均为浙江省内城市,政策实施阻碍小;其二,环杭州湾区域文化同根同源,经济相对均衡,较利于协同发展。上海功能外溢2016年8月,上海市政府提出了“上海2040规划”,给上海自身提供了发展思路,要坚守土地、人口、安全和环境四大底线,将常住人口严控在2500万内,将建筑用地严控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使得大量的产业、资金、人才开始加速外溢,也给周边县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上海提倡发展金融、创新及科技行业,大多数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外迁,为了持续围绕上海开展经济活动,遂在环沪区域进行产业转移,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上汽、宝钢、中石化等纳税大户。这类企业虽然无法在上海新规划出台后很好地运作,但在其他区域却依旧能带动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贡献税收。环沪城市对接上海产业转移的竞争由此而来。对接上海桥头堡嘉兴因距离上海中心100公里左右,区位优势明显。且浙江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向来拥有话语权。随着嘉兴被设立为全面对接上海示范区,未来的嘉兴在现有良好基础上,还将迎来更大的利好。明显标志便是以上海为平台引进大批内资项目,仅2016年便达到337个。纵观环沪区域,嘉兴市中心(嘉兴市政府)距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100Km范围以内,购房无需社保限制。且嘉兴限购力度不痛不痒,实则反映了嘉兴市政府对于外来人才的欢迎及开放程度,并在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层面逐步完善,旨在深化沪杭对接。交通方面,链接沪杭的第二条城际铁路——沪乍杭铁路现已动工,东起上海东站,途径平湖、海盐、海宁,西达杭州萧山,连接两大国际机场;嘉兴5号线也计划与上海22号线对接,并实现交通卡通用;医疗方面,嘉兴与上海在异地联网结算方面进一步推进,已有39家上海医院被列入定点名单;教育方面,更好地通达性意味着可以更便捷地享受沪杭的国际学校和优质民办学校资源;商业方面,外向型消费也可以更大程度地被满足。海盐遇战略发展嘉兴作为典型的多核型城市,市区能级偏弱,周边吸附能力有限,而五县则均为全国百强县,发展相对均衡。相较于其他区县,海盐在产业导入与升级方面优势明显。2019年人均GDP约11.9万元,五县两区中最高,且多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利于长期发展。依托制造强县背景,海盐已将发展重点由紧固件、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向核电相关、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并配合各区县优势,建立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园,中德、中法、中丹产业园均已极具规模。核电方面,作为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中国名片,拥有国家产略背书,多数合作协议均是习近平、李克强出访目标国时达成,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秦山核电站作为中国第一个核电站,目前在国内机组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集群,如相关设备制造、技术研发、维修检测等。诸如全球最大的核电企业阿海珐,专业生产核级钢管的中达特钢,以及与中核签署协议的变频器专家佳乐科仪和金刚石钻头制造者欣兴工具等均落户在海盐。现代物流方面,随着2008年5月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自海盐出发160公里可达世界两大天然良港,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且有乍浦港作为补充。其中宁波舟山港自2008年起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并在2016年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每天大量工业原料与工业成品进出港口,催生了天然的仓储、物流需求,浙北物流信息交易中心也应运而生,企业货物的中转和仓储将能在海盐享受更低廉的价格、更便捷的服务。智能制造方面,海盐可连接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和互联网中心杭州,且自身有强制造业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下,俨然成为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良田。2015年杭州湾智能装备产业园便在海盐开园,相关智能制造企业也在海盐生根发芽。板块综述在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海盐,已经迎来发展良机,对接沪杭力度空前,人才、资金、技术不断注入,三大支柱产业步步推进,选择现在的海盐就是选择了杭州湾区域新的增长点,也才能享受未来一系列的发展红利。